佛恩杂志社

回首页 联络我们 (0) 繁中 簡中

以藏传佛教为轴心的西藏文化,不仅浸透了方远二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雪域三区,还远播到了今天的南北蒙古、新疆、中原,以及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、巴基斯坦、中亚、俄罗斯等国家。在亚洲中心广袤的雪山草原形成一个极富魅力的"藏传佛教文化圈"。最近三、四十年来,西藏佛法又在西方国家得到传播和发展。

 

在藏传佛教发展过程中,经历了"前弘期"及"後弘期"的时代,因传承、典籍及讲义等的不同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宗派。其中源远流长的四大派系分别是宁玛、萨迦、噶举与格鲁四大系统。

 

宁玛派

宁玛,藏语意为古、旧的意思。因该派遵循前弘期(大译师仁钦桑波之前)所传之教法,故得此名。也因该派僧人大多戴红色僧帽,俗称红帽派。

莲花生大师是宁玛派的开创祖师。公元8世纪中叶,藏王赤松德赞特派使者迎请印度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法,并修建颡耶寺。因其教法依莲花生大师所传密咒和所遗伏藏为主而传出,遂成一派。当时并无派名,後弘期其他教派形成之後,因其遵循旧弘期旧密咒,故被称之"宁玛派"。宁玛派的传承与教法,主要来自於莲花生大师、藏王赤松德赞等二十五位师徒。之後宁玛巴传承也形成六个分支。并有六大寺院即多杰札、敏卓林、谢庆、卓庆、噶陀、白玉。

宁玛派的教法全部包括在九乘三部里,九乘包括显三乘、外密三乘和内密三乘,三部指内密三乘中的最後一乘,包括心部、界部和要门部,即大圆满。

 

萨迦派

萨迦,藏语意为灰土,因该派主寺萨迦寺所在地土色灰白而得名。又因萨迦寺院围墙涂有象徵文殊、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、白、黑三色花条,很多人误称之「花教」。

萨迦派创立於11世纪,创始人昆•贡却杰布於1073年在仲曲河谷的萨迦地区兴建寺庙,於是形成萨迦派。之後由其子萨钦贡噶宁布等"萨迦五祖"之僧俗两系传承宏扬。(萨迦五祖为,白衣三祖师:贡噶宁布、索朗择莫、札巴坚赞﹔红衣二祖师:贡噶坚赞、罗智坚赞)

12世纪末,智者萨班•贡噶坚赞和其侄帕巴•罗智坚赞(汉文史书称「巴思八」),与蒙古皇帝结下殊胜法缘,并将西藏佛法首次传入蒙古草原与中原地区。

萨迦派的法座,是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下去,萨迦派主要有「擦而巴」与「窝而巴」两大分支,各有传承上师及传世喇嘛相续传法至今。

 

噶举派

噶举,藏语意为佛语传承。因该派僧人戴白色僧帽,俗称白帽派。噶举派分为香巴噶举和达布噶举两个系统。香巴噶举创始人为琼波南嘉,但此系後来逐渐湮没消失。

通常俗称的噶举派是达布噶举,由玛尔巴译师创立,其教法传给其主要弟子米拉日巴。米拉日巴德弟子达布拉杰於1121年创建岗布寺,形成塔布噶举系统,後分出许多支派,有"四大八小"之称。

噶举派四大支为噶玛噶举、蔡巴噶举、拔戎噶举、帕竹噶举。帕竹噶举又分出"八小"支,即止贡、达垄、主巴、雅桑、绰浦、修赛、叶巴、玛仓。

噶举派重视"大印"传承,不重文字,重在论理,即通达"大印"的智慧。奉能使自己证得"大印"智慧的师长?根本上师。大印有显有密,噶举派各支系中各有偏重,而各有殊胜之点。虽然每一派系都具备一切教授,但各派系也各有着重发扬的别法,然就其整体而言,俱是噶举派之教义。

 

格鲁派

格鲁,藏语意为善律,因该派倡导僧人应严守戒律而得名。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,俗称黄帽派。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出生於西藏东部,先後从萨迦、噶举、夏鲁等派僧人学习。至14世纪80年代初,学习各派显宗经论,以後又系统地学习密宗。宗喀巴积极倡导僧人严守戒律,学经须遵循次第。着《菩提道次第论》、《密宗道次第论》,为创立此派奠定理论基础。1409年藏历正月,宗喀巴倡建的拉萨甘丹寺,并举行了首创的祈愿大法会,标志着格鲁派的创立。

格鲁派始终以组织严密、恪守戒律、制度完备、教育精深而着称。该派有系统的学经制度,先显後密,循序渐进;所学经论及考核、升迁等规定自成体系。学经僧人须学显宗五部大论:《量释论》、《现观庄严论》、《入中论》、《戒律本论》、《俱舍论》。学完可参加格西学位考试。获得格西学位之後,再入上下密院研习密宗四部。